在我們的生命中,有四種習慣將決定我們一生的健康,所以必須從平時就養成這四種健康習慣,而且缺一不可。如果沒有養成健康的習慣,就很容易生病。養成健康的習慣,對我們一生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【第一種習慣:流汗】
        流汗是好事,因為流汗是排肺毒最好的方法,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流汗,尤其是天氣炎熱的時候,因為天氣炎熱就是要讓我們流汗。
        可是現代人一感覺到炎熱就躲到房間,打開冷氣,流汗的機會自然變少了,身體怎麼會好?即使有時難得有機會流汗,也要到健身房,健身房是封閉空間,而且又有冷氣空調。
        其實,在健身房運動汗很危險,因為當我們流汗的時候,毛細孔是打開的狀態,萬一冷空氣灌進去,風邪容易入侵,導致肺部受到傷害。現在的人呼吸系統普遍不好,就是經常待在冷氣房,流汗的機會減少了,肺毒不容易排出去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,千萬不要排斥流汗,否則呼吸系統的毒排不出去,將造成身體的傷害。

【第二種習慣:喝好水】
        流汗以後一定要喝水,而且不要等到口渴再喝,想到就喝,養成喝水的習慣,坐下來就喝水,不斷地上廁所,這樣可以把腎臟刷洗乾淨。
現代人腎臟的問題很嚴重,有兩個重要原因,首先就是不喝水,另一個原因就是喝到不好的水。
        腎臟就是身上的兩個濾水器,只是不必換濾心,但是,喝到不好的水,會造成腎臟的負擔。所以,與其讓你的腎臟當濾心,不如花一點錢,買好的濾心。
        什麼錢都可以省,只有健康的錢不能省。建議先在家按裝一台優質的濾水器。病情的改善,第一個關鍵是先換掉有問題的水。很多人疏忽了水的重要性,導致百病叢生。
        尤其有兩種水絕對不能喝,也不能拿來做菜、煮湯,甚至不能拿來洗澡,許多尿毒症和癌症病人大多是喝這兩種水。
一個是自來水

,自來水中含釩重金屬、雜質,還有氯,煮沸過程頂多把氯煮掉而已,氯和水中有機物結合,會產生致癌物三氯甲烷,這問題很大。
另外一個就是純水,
拿純水澆花,花會死;養魚,魚也死。可是商人喜歡賣純水,因為純水不養菌,所以不容易壞掉。

        水中含有礦物質,細菌繁殖得非常快,不易保存,所以建議買一台優質的過濾系統來處理水質。喝水很重要,尤其早上起床後,還沒有刷牙前,先喝下500~ 600c c,若能喝到700~ 800c c更好,能讓你整夜凝結的美好唾液,通過胃與腸道,把累積在大腸幾十年的宿便排出來,感覺非常好!

【第三種習慣:改變飲食順序】
        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順序,要空腹吃水果,絕對不可以飯後吃水果! 從小 老師就教我們飯後吃水果,幫助消化。問題是水果很快就會通過胃,經過小腸,大部分都在小腸吸收。如果我們飯後才吃水果,胃已經塞滿東西,水果根本無法通過胃部,經過一段時間,水果就會酸掉、臭掉、腐化,於是引發許多消化系統的問題。所以一定要養成空腹吃水果的習慣。當然,也可以生菜和水果一起吃。
        第二步就是喝小碗的湯,不要喝很多,太多的湯會沖淡胃液,影響消化。
        第三步是吃熟的蔬菜、豆類、米飯和地瓜。
        這些全都吃完,才可以吃肉。而且要遵照「吃肉八大原則」,就是晚上六點以前吃,一餐只吃一種肉,儘量吃魚肉,而且最好清蒸、汆燙或水煮。
        絕對不可以用油煎、油炒、油炸,

        而且最好選擇冬天吃,氣溫 25 以上不可以吃肉, 15 以下才可以吃。

【第四種習慣:充足的睡眠】
        人們普遍以為,一天睡八小時最為適當,如果睡不夠八小時,便為睡眠不足。其實這說法是有根據的,因為睡得足不足夠是因人而異的。基本上,每一個人的體質、年齡、身處環境都有差異。即使晚上睡不足,但自己身體健康,日間工作正常,便不用強逼自己睡夠八小時,因為這樣是自尋煩惱,可能會引致失眠。
        需要培養固定的就寢時間,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,每晚大概約十時,最慢十一時入睡,如此一來早上六時左右便會自然醒過來。睡前利用自家浴盆,以自己能承受的最高熱度的熱水加上一碗粗鹽,水位則到肚臍為佳(若心臟機能甚好,則水位不超過鼻子都可以),身體浸泡約十到廿分鐘,會有溫泉浴的效果。若能加入備長炭則更佳,它可釋放大量負離子,有舒緩神經的作用。
        另外要注意的是,要放心躺在床上,不要因為「為甚麼自己還未睡著?」「究竟什麼時候才入睡?」等問題而憂心、介意,因為有了這種心態,自然不能夠心平氣和進入夢鄉,要培養定時上床的習慣也更艱辛。早睡早起型的人,睡眠迴圈一般非常規律,有足夠深沈睡眠的時間,讓身體徹底休息。這是最標準又健康的一種生活型態。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
人體急劇衰老期是50-59

        為什麼人體 急劇衰老期 50~59

        血液循環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,因為身體的器官組織均需要充裕的養分與足夠的氧才能正常運作,血液循環正是扮演輸送的角色,一旦血液循環差,器官組織得不到適當的補給,自然會功能下降。根據研究,人體的血液循環,尤其是微循環系統會隨著年齡增加而逐漸功能減緩。

        30-40
歲下降一坡,40~49歲再下降一坡,至 50 ~ 59歲會有明顯的退化表現,通常50歲以上的人容易感覺體力大不如前,容易勞累。
如果50~59歲還自認寶刀未老,未能及時調整工作或生活、飲食方式,那麼到了60~69歲所有病號便紛紛出籠。

        據臨床統計,60~69歲是各種疾病發病的高峰期,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動脈硬化、冠心病、白內障、
慢性支氣管炎及癌症等疾病,最容易在這個年齡層發生,但大部分的人在45歲前都是非常健康的。如果50歲以後人體便衰竭下去,那麼50歲以後的人生也未免太無色彩吧!

        其實人體在70歲之後,身體又將趨於正常,衰老現象趨於平緩。換句話說,如果50~59歲能善加保養,降低身體機能老化程度,有助避開60~69歲的疾病危險期。到了70之後便可以真正健康有活力地享受「人生七十才開始」的生活,且延年益壽。


50~59
歲的人如何做健康準備 ?

        醫師與保健專家建議,50~59歲的人要先建立防衰老的準備,減少不必要的應酬,避開容易影響健康的刺激性行為,飲食求清淡規律,不過度勞累,不加重生理與心理的負擔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晴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